9月26日,漳州市委書記張國旺、市長王進足、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侯為東等漳州市領導一行蒞臨五洲建設集團薌城區豐山溪小流域水質提升項目現場指導工作。
該項目主要采用閩江學院海洋研究院在生態治理方面的成熟研究成果,以“控源截污、內源削減、生態修復、水質凈化、原位處理、系統整治”為總體思路,采取“控制外源、增加自凈”的處理原理,恢復受損的水生態系統,提升水環境質量。
項目工藝共包含六大部分。
1.雨污混流排口預處理。主要功能在于:針對流域上游的主要幾處排污口的污染點源,通過設置2道專用攔污網和特定生物填料及濾料,將部分污染物固定在預處理框內,使污水得到初步凈化,再流向河道內。從而實現:初步凈化水質,減低對下游水質的影響;且在暴雨天氣雨水暴漲情況下亦可正常流過不影響行洪安全。
2.河道清淤及河道底泥深度改良技術。主要功能在于:通過投放改良劑,在降沉過程中捕獲水體中的部分污染物,并形成能固定吸附污染物的底泥處理層。從而實現:穩定底泥環境,使底泥中的有機物不釋放至水體,減少內源污染的釋放。
3.底部增氧高效除污技術。主要功能在于:通過納米微孔爆氣管利用人工增氧措施對水體從底部進行爆氣增氧除污技術結合水體的凈化效果,從而實現:防止水體及底泥中污染物厭氧分解產生異味氣體。
4.原位生態修復技術。主要功能在于:通過設置包含多種水生動植物的生態修復系統,激活水環境中的微生物,將受污染水體中的氨氮轉化成氮氣脫出,并將污染水體中的磷經過食物鏈傳遞至魚、蝦、貝殼中,從而實現:促進水生動植物的生長,恢復生態系統提升水體自凈能力。
5.圍隔阻控生態工程技術。主要功能在于:通過設置生態塘內圍隔阻控,增加水體停留時間,從而:增強水體微生物擴培效果。
由五洲建設承建的漳州豐山溪小流域水質提升項目,采用了一系列的先進技術進行施工,讓原來的臭水溝變成了清潔飲用水。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和表揚!五洲公司將再接再厲爭創優質精品工程,造福人民生活,助力美麗鄉村振興。